半岛彩票坚持做律师还是去做法务?
半岛彩票法务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在一家中字头的央企,待遇上不会像律所那样压榨新人,就是按照正常的公司员工来确定薪酬待遇而且尽量关照。除工资外,会享受一些福利,如交通补贴、话费补贴半岛彩票、食堂吃饭充卡、发洗发水发肥皂发洗衣液等等。。。并且提供便宜的单身宿舍。这些条件对于律所来说是不可想象的,特别是刚毕业的新人。这让我勉强做到了在魔都自给自足,也避免了向家里伸手要钱的尴尬。可以预见的是,我的待遇会随着职位和资历变化慢慢上涨,最终封顶,混得好的话不会大富,但肯定能基本小康,过上幸福(苦逼)的还房贷生活。
但是,虽然平台很高,但是公司法务的局限之处就在于真正的专业性问题的学习太少,基本上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审合同、修改合同上度过,公司的诉讼工作更像是给外部律师打杂(有时候真的是你做了所有事,结果律师就开个庭)。其余时间都消耗在了管理型工作或政治性任务上,比如党建、团委、合同管理、志愿者活动、学习十九大精神等等,而往往公司对法务的定位也就是一个爱逼逼没事找事的职能部门。
当然,想赚钱真的得先“烧钱”,就算是魔都,实习律师的薪酬待遇也普遍在惨不忍睹的四五千,社保最低缴纳,而且一切自理,什么补贴、福利那就是在做梦,扣除掉动辄两千多的房租,每天花几十块吃饭,交通费,社交等等,能月光都算不错了,更多时候都是在亏钱,要么是自己有点老底,要么就厚脸皮啃老。
可怕的是,这不是坚持半年一年的事情,而是三到五年。更可怕的是,三到五年后,也不一定能混出来。我认识一个老学长,就是这样,性格可能比较内向又不喜欢社交,没有案源没有顾问单位,结果从法务做到律师,又从律师做到法务,十几年了最终还是做了法务,至少能养家糊口了。我也认识一些成功律师,年创收上百万甚至几百万的,这就体现出了非常大的差距。
担心自己随遇而安,担心自己在专业上锻炼不出来两把刷子,担心自己只能依赖着现在或者类似的工作内容生存,然后碌碌无为一生,这其实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对,没有那种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技能,我就没安全感。而在律所,这种技能的训练就算你不主动去,也会被动接受,只要你保持学习的姿态,同时虽然在心理暗骂老板抠门但踏踏实实干活,那么终将会把你训练得在法律问题上更加娴熟和专业。而我认为,律师是可以逆向流动的,一名优秀的律师既可以在律师行业风生水起,也可以被高薪聘请至企业做法务高管职位,不论哪一种结局,都是对自己在初年级律师的辛苦的一种回馈。
其实,跟我一样,为什么很多人知道律师前几年的辛酸但还会去选择,是因为对未来收入的期待,也是坚信了自己可以发展起来。但我认为,律师不是一个目的,是一个手段(不是唯一手段),是让自己拥有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技能的安全感的训练方式,是可进可退,享受更多生活方式选择权的一种挣扎和奋斗。
现在在一家工程机械行业龙头企业做法务,大公司福利很好,955不加班,每天除双休、节假日之外,还有三十多天的带薪假期可自由安排,还有各种补助福利什么的,休假还报销高铁二等座车票钱。
去年第一年,到手的年薪(不算补助福利)已经接近IT从业者了,今年第二年又涨了20%,还分了几个项目,其中一个已经做完了,领导承诺7W的奖金,所以第二年可能接近红圈所一年生的收入,按照平均时薪来算的话,可能是远超一年生了。
作为一个穷着长大的,这个收入我已经非常满意了,甚至对公司感恩戴德。相对于题主法考之后的待遇,应该算是非常好了,节省点也足够能在武汉这种二线城市结婚生育了(我是长沙的,和武汉差不多吧应该),希望能自己的经验能够给题主及同样犹豫的看客一些帮助。
误区1,认为在公司做法务,接触的项目法律知识面狭窄、个人对项目的推动性不强,个人很难有长足发展。
站在公司整体的角度而言,公司法务靠的是制度,而不是靠某个律师、法务的个人能力。我们公司招的很多“诉讼律师”甚至都没有过司法考试,公司对每一种类型的案件,都有模板,几乎绝大部分的案件都能“傻瓜式”操作。公司涉及的诉讼,99.9%为商事纠纷,0.05%劳动纠纷,0.05%其他,确实涉及的法律知识面狭窄。作为一个公司法务,绝大部分的时间可能就是起草合同、审查/修改合同、管理合同,确实机会不多,确实很容易觉得枯燥。
这是事实,但是,会有这种误区的根本原因,我认为是在于没有理解什么是法务。
之前有一个私企老板招一个法务总监,我和他聊了很多。他认为:公司法务不是循规蹈矩的处理合同,而是站在公司的角度,用自己专业的法律知识,对公司的业务以及运营提出利益最大化的建议和方案。
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如果选择了做法务,那么目标就不再是成为多优秀多专业的法律知识服务者,而是要成为职场精英。工作的方向不是在法律上有多专业多精深,而且要懂公司业务,懂公司经营,甚至懂公司的人事、财务等等。就我个人而言,我的职业目标更多的是向我们分公司的总经理看齐。
打个比方半岛彩票,中字头的央企,买我们公司设备去非洲搞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和我们签合同。对方提供他们的格式合同,给我一审查,我的天,全TM是风险!怎么办?像个大学生一样,按照法律条文,去把每一条风险点都找出来吗?如果仅仅是这样,那公司还要法务干啥,招几个大四实习生不就行了 。我的职责是,甄别每一项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并且站在业务的角度评估该项法律风险公司能否承担。
事实很多情况是:我们公司签的很多合同都是有风险的,但是为了保持和中字头大型央企的密切合作,或者考虑到某个区域的市场地位,有些风险不得不承担,有的利益不得不让步。具体如何评估,那完全就是涉及业务层面的问题,必须了解业务,精通业务。如果只愿意守着自己法律专业的一亩三分地,是肯定做不好公司法务的。
当对公司的业务有充分的了解之后,很多事情就有了决定权,为什么呢?因为很多风险点,法律上是如何规定,以往判例法院是如何认定,针对这个问题有没有最新司法解释等等,业务员是不知道的,这些也确实不是他们的工作。而很多法务又不去了解业务,这就导致很多公司法务和业务经常“撕逼”,呈对立状态。那么,如果真的出现了这种法律有风险但是不做的话损失又很大的情况,怎么办,如何评估风险,如何去做决策,还不是得听我的意见。虽然我只是个刚入职没多久的基层员工,但是业务不懂法律,法务不愿意去深入了解业务,领导又不能闭着眼瞎做决策,这种情况下,我是很有机会去发挥个人价值的。
误区2,做法务就是盯着公司自家的事,没有案源,完全没有自己做案子的途径。
做法务想要案源,需要自己去研究,自己去发现和把握每一次机会。很简单,律师接案子的逻辑,在于和更多的人去沟通,我在这家公司工作一年多,坐滴滴就能经常遇到司机需要法律咨询的,请我吃饭正式谈案情的就有3、4次。而且大公司,那么多客户,都是在商场混的,有不需要法律服务的吗?案源在于和更多客户去接触去聊,去获得他们的信任。
我们公司是工程机械设备的生产商,大部分法律事务都是因为购买设备的客户还不上钱,我们找客户催款,是不是听起来很简单?但是深入思考一个层次,买我们公司设备的,没人是自己拿来日常生活使用的,工程机械是啥,客户买我们的设备就是拿去经营拿去赚钱的。为什么会欠我们钱?要么是行情不好经营不善,要么是客户给别人做工程,别人没给他结钱。这样就很简单了,如果能给客户解决他的问题,这难道不是收入吗?而且帮客户要回他应得的钱,他拿到钱之后再来结清对我们公司的欠款,岂不是一举两得?
再者,大公司,这么多同事,如果谁家里有个法律上面的事情,比如买房被开发商坑了,买P2P被跑路了,七大姑八大姨的债权债务纠纷、婚姻财产纠纷、人身侵权、财产侵权、消费侵权等等,他们第一个想到谁?肯定是想到自己公司的法务,这些都是案源。
不过就我个人的规划而言,我在外面接过的少数案件,都介绍出去了,我现在手头的案子都是公司的案子,这是后线,法律行业以学历为王,学历差的资源就少,公司法务更加是对学历有薪资上的差别对待。
其实很多公司确实是这样的,985的工资就是比双非高,硕士的工资就是比本科高。我们公司也有很多名校毕业的硕士,刚入职的时候,觉得他们:哇,好牛逼!但是工作了这么长的时间,谁能hold住谁,这都是不一定的。
其实很多985、211,或者高学历的人,他们在拥有较高收入的同时,也比较希望安逸一些,希望work-life balance,所以,其实学历低也是有机会和高学历的同事去竞争的。很多人希望的“安逸”不是单纯的指不加班,而是更加希望能够活在自己专业领域的“舒适区”。就不加班而言,我也不怎么加班,一年下来,加班时间不超过50小时,但我考虑的事情和负责的领域很多,工作时间7小时确实安排的非常充实。
都没有,10年毕业后直奔律所,熬过了实习期,熬过了最艰难的起步的两三年,就在已经自己独立签了一家顾问单位(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公司)的那年,考上了是事业编,真的没有好好准备,只是去试试,之后就是无限的纠结,最终在父母的“威逼利诱”下,来到了现在的单位。这三年经历了什么,只有自己知道,更多的是心累吧,没有案源焦虑,养活不了自己,有案源更焦虑,最害怕自己出错,毕竟经验不足,单独执业压力巨大
选择现在这份工作,有时候会后悔,律师的职业价值感、成就感不是现在这份工作可以替代的,对了,更重要的也许会赚更多的钱,这是最重要的,哈哈哈……到了这个年纪,更多时候还是觉得自己的选择也许没什么不对,体制内的工作,工资不多但不至于很少,反正不愁吃穿,白天吃单位,晚上蹭父母,最重要的是,不想升职的我,过得极为舒服,心情舒畅,我想这样的生活应该对身体好,去过医院,即使只是看个小感冒,我都觉得身体健康好好啊
我十几年前法律硕士毕业的时候,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半岛彩票,当时北上广律师助理补助普遍2000元,除非进入金杜君合(6000元 2006年)或者外所,如果靠个人的财力,生活非常困难,我有过和你一模一样的纠结。
最后我去了一家知名车企做法务专员,从那里开始一步步从法务专员升职到法务总监,做成了业内知名交易,最后去了跨国公司做总法律顾问多年,然后转身去美国排名前六的Top Law School法学院留学,直到现在做法律职业导师。
我当时的想法是先在法律行业养活我自己再说,所以我选了法务工作,没有坚持去入不敷出的做律师,我想坚持我认真做法律的初心,生活都过不下去,内心焦虑做很多事情就会变形,我不想这样做;而且我认为那种残酷剥削小律师的做法,也反过来说明那个律所或者那个合伙人也并不是很好的平台,让人基本生存都解决不了的平台,不值得去。
另外挂不挂律师证我不评论,但我不赞成可进可退的想法。做了一行爱一行,深挖下去才会成功。律师和法务虽说都是职业共同体,但是转轨道的成本也是很高的,除非你发现很不合适做某一个职业,做了就坚持下去,不要抱可进可退的想法。我的想法是:法务不是律师行业受挫后的避风港,法务有法务的工作压力;律师行业也不是法务做不好的退路,律师有律师的压力;能力强的人在哪里都能发展好,能力弱的在哪里都受挫半岛彩票。
首先问问你喜欢哪种生活,律师,自由但收入不固定半岛彩票,法务,收入稳定但不自由,两者各有利弊,从长期发展来说,律师发展潜力、薪资水平都会比一般的公司法务要好,但前期相对比较辛苦,用我经常来鼓励那些想入行的新人所说的那样:律师职业有无限的可能性。
行行出状元,无论选择是律师还是法务,必须都要出于喜欢,有些人想做律师但因为律师前期比较辛苦而选择做法务,我觉得这样子是不对的,尤其是那些想先通过法务保障自己的生活而后再做律师的,更是南辕北辙,既然想做律师,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坚定自己的选择呢?
我总认为,律师这一行淘汰率比较高,其中一点就是在入行的时候就已经淘汰掉了很多想做律师但意志不坚定的人,另外就是超低的薪水,也淘汰了不少人,毕竟活得活不下来,谈什么理想呢?可是,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就律师职业的前几年而言,家里救济一些,朋友帮助一下,也是可以活下来的,如果能坚持下来,这未尝不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可能有人会说,王律师,我家里太穷了,家里指望我早点出来工作赚钱,对此,我要说的是,正是因为家里穷才出来做律师啊,而且只有做律师才能真正实现快速致富,即便你刚毕业出来就找个收入不错的工作,但是从律师职业来看,这些真的不值一提,也许你一个案件,就够别人一年的工资,这不是开玩笑,这是真的。